close

 

 

▲圖/達志影像

(作者/易小文 )

之前寫的《給即將進媒體業的朋友一封信》,讓很多在線上的同業心有戚戚焉,也道出很多媒體從業者的無奈。當然,還是有很多人在這個位子上一待幾十年直到退休,媒體確實有他的吸引人之處。

上次寫的是電子媒體,今天來寫平面媒體。

還沒電腦化之前,稿還是手寫,照片要先去沖洗再帶回報社,黑白照片也有自己的暗房可以沖洗。一個報社就像一個小社會的縮影一樣,有嚴肅的政治經濟組、複雜的社會組、輕鬆的娛樂生活組、還有副刊,而副刊大都是沒時間性的,所以編輯白天上班看稿編排後就沒事了。

政治組如果是大報就分的很細,跑民進黨的幾個、跑國民黨的幾個,還有跑國會、跑議會跟其他單位的,規模較小的報社就沒分這麼細了。跑各府會單位的,平常沒事就是例行記者會,有事你就要苦守,比方前年的菲律賓海上喋血案,外交部就變成焦點。記者會也開到半夜。

好玩的是,有時跑黨政的本身也是支持者,就更如魚得水了,新聞寫的跟文宣差不多。特別是碰到選舉時,辦公室的火藥味會隨著選情緊繃,跑不同黨派的記者,有時還會在報社因政治立場不同吵起來,有的記者甚至比候選人支持者還入戲,學校所學的「媒體是永遠的反對者」都還給老師了。

學過新聞學的人都知道,一份報紙如果沒廣告支撐,賣給讀者的價錢至少要七、八十元,而一份十塊錢的報紙,當然是廣告主幫你付的。選舉期間的選舉廣告,通常廣告主會登屬性較相同立場的報社,而立場不同的報紙,反正不會寫我好的,就隨便登小塊或乾脆不登。

社會組就複雜多了,有些社會記者看起來像兄弟,有些像警察(連聊天的口氣都像),社會記者跟警察一樣,自己的管區如果有狀況,不管你吃飯約會,常常手機一響(早期是call機),看到是熟悉的號碼就要快點回電。

那時候的新聞沒有像現在即時、有時效性,天大的案子也是等晚上回報社或是找個地方寫稿。晚上回到報社,除了一般新聞稿之外,還可以寫特稿罵罵人,批評一下辦案進度。下班後到自己轄區派出所泡茶,或和分局博感情喝幾杯也是必要的。

以前沒有所謂的偵查不公開,但是也不能隨便透露案情,否則你怎麼知道兇嫌有沒透過媒體了解偵辦進度?有時警察也會透過媒體放些假消息,讓兇嫌沒有防備,再慢慢收網逮人。破案記者會更需要社會記者,贓物物證擺滿整桌,嫌犯手銬、腳鐐上身,告訴社會大眾歹路不通行、不要忽視警方的破案能力。畫面拍得漂亮,長官看得爽,警方也會感謝各位記者大哥大姊的幫忙,畢竟嘉獎、敘功少不了,再說一次謝謝記者大哥大姊了。

報社穿的最時尚的通常就是娛樂組了,每天固定的記者會喝喝咖啡、下午茶、看看試片,晚上回報社寫稿,日子過的不亦快哉。但是也有例外時候,哪個採訪對象出包,上警局、上法院ㄝ或是在當事人的家門口,娛樂記者就要苦等。社會記者就算支援,也是以娛樂為主,像以前的白曉燕案、澎恰恰的案子,名人門口就是新聞現場,娛樂記者就要跟社會記者一樣苦守等結果。

攝影組則是有分別,小報的話,一個攝影要通吃,大報人手充裕,可以人海戰術,一個現場幾個攝影卡位,但搶拍則是各憑本事,大報底片不受限制,高興怎麼拍都OK,小報就要學布列松,只拍決定性的瞬間。

因為底片預算有限,拍完有新聞的繼續趕下一條,沒事的休息喝咖啡聊是非、罵罵長官,下午到特約沖洗店沖底片,以前常去的有龍頭、彩虹等幾家沖洗店底片,等洗照片的空檔先吃晚餐,不然等回報社就是一堆照片、稿子要整理。

現在除了兩、三家報社規定記者要每天回報社外,其他各報都不太需要回去,回公司大部份是為了開會、值班、拿器材之外,其實也是為了節省空間,因為你也沒位子(長官除外)。

前面寫的都是以前未電腦化標準的生態,現在受到蘋果即時新聞的影響,各家就是搶快。平面攝影除了沈重的攝影器材,還要帶筆記型電腦,手機LINE一堆群組,有同業的、告單位的、報社的,一堆群組隨時一噹都得快看,緊急的事故到現場除了快拍、快傳、簡單的圖說,配合文字記者現場的稿子,再來就是讓編輯最後處理,接著上架了。

如果說新聞是一道菜,長官開單給記者採買,照片、文章如何處理是編輯(廚師助手),總編(主廚)所料理的顏色鮮美與否、味道如何,是由閱聽人決定的。

那個上菜的過程,就是新聞工作最迷人的地方。

●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,不代表TVBS立場
●來稿、推薦作者、討論文章,歡迎寄至digireply@tvbs.com.tw或上 T談談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ft.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